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国家质检总局,是社会公益型基础研究类科研事业单位,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承担着研究建立、维护、保存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研究相关的精密测量技术,建院以来已建立了几何量、热工、力学、电磁、光学、无线电、电离辐射与医学、时间频率、化学成份量、物理化学量、生物化学量、标准物质等领域的计量专业学科,建立了保证统一全国量值的国家基准和标准302项,形成了国家基、标准体系的主体和核心,计量院是全国量值传递的源头。
目前计量院机构设置分为:非营利机构、其他机构。非营利机构包括九个研究所、院职能管理部门和技术条件部,以及昌平实验基地办公室。现有61个实验室,科研用房6.4万平方米, 已有固定资产2.8亿元。非营利机构的职工60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40人,副研究员172人,以及一大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院内现设有硕士培养点,正在积极申请建立博士点。
建院50多年中,共获得国家级、部门级科研成果奖304项。其中部分奖项填补了国内科技领域的空白。如实现米的新定义的碘稳频He – Ne激光器,光度基准和总光通量副基准;实现90国际温标(ITS – 90)中高温固定点及铂电阻温度计,20MN基准测力机,绝对重力仪,ADC、DAC静态特性测量标准等20多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高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技术基础性的作用。
1999年,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计量院在国际计量局(BIPM)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参与国际计量局和各咨询委员会(CIPM)组织实施的关键比对、区域比对,确保我国量值的国际可比性和溯源性,为贸易全球化、市场国际化提供技术基础保证,并积极承担市场需求的计量仲载以及计量技术支撑工作。2002年计量院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共有586项检定项目和605项校准项目获得总局授权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200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计量院实验基地(二基地), 二基地建成后将开展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和支柱产业技术改造以及社会发展对计量技术和精密检测的需要。
计量院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五新”指导思想和院重点任务要求,积极开展科研、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与测试、精神文明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使计量院整体工作与时俱进,稳步发展。
光学与激光计量科学研究所简介
光学与激光计量科学研究所是光学计量研究、量值检测和校准的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负责建立和保存我国光学计量的基准和标准;参加国际比对,以保证我国量值与国际上的一致性;开展光学计量器具的检定和定型鉴定;光学测试仪器的测试和校准;光学产品的质量及参数测量;计量认证和建标考核;研究和开发光学计量器具和测试仪器及技术咨询服务。
本所下设办公室、学术组和五个实验室:光度计量研究室、辐射度与色度计量研究室、材料光学与光谱光度计量研究室、激光辐射度计量研究室、光通信与光探测器计量研究室。现有人员37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5人,中级技术人员14人。
本所保存国家计量基准14项、国家计量副基准6项、计量标准21项。所内35项校准和检测项目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另外发光强度、光度计响应度、光通量、照度、亮度、探测器光谱响应度、光谱辐射照度、光谱漫反射比、色温、光纤功率响应度等项目进入国际标准与检测互认协议,这些项目出具的证书具有国际互认性。本所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定的光学类产品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8005台件,拥有科研用房3000平方米,恒温面积约占2/3。
本所先后参加国际比对十五项,主导亚太比对两项。科研成果有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其它奖共51项。本所积极与国际同行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经常派科研人员出国进修学习和邀请国外专家来所开展学术交流。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光辐射计量专业委员会、中国照明学会光测试专业委员会均下设于本所。
所长:于靖 一级研究员
研究领域:强激光与高能激光测量技术;
激光功率能量计量标准与校准装置;
激光参数测量仪器。
主持课题项目:
Ø 1~30W激光功率基准(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988~1992)
Ø 激光危区报警器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990~1995)
Ø 氧碘高能激光测量系统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项目,1996~1998)
Ø 激光功率基准改造(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997~1998)
Ø 1~100mW激光功率基准改造(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998~1999)
Ø 军用激光功率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研制(总装备部,1997.1~2000)
Ø CO2激光加工机输出参量实时监测系统及激光峰值功率测量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1996~2001)
Ø 高功率激光测量装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管项目,2003~2004)
Ø 高能激光参量计量标准测量装置(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2005)
Ø 强激光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研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2002~2004)
Ø 千焦级激光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研制(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2004~2006)
Ø 强激光与高能激光计量标准与溯源装置研究(国家科技部,2003~2005)
Ø 国家光学计量基标准体系的完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4~2007)
取得研究成果:
Ø 研究建立了(0.1~30)w激光功率国家基准
Ø 研究建立了强激光与高能激光计量标准与溯源装置
Ø 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
Ø 主持完成了总装备部33基地,209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十所,国防一级光学计量站等单位委托的激光功率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及强激光和高能激光测量装置等重要科研项目十三项。
联系电话:010-64211631-2718 Email:yuj@nim.ac.cn
研究领域:光学计量
主持课题项目:
Ø 低温辐射计标准和国际比对方法的研究;
Ø 光辐射功率测量;
Ø 探测器偏振响应特性的研究;
Ø 飞机风挡玻璃光学角偏差测量系统研制;
Ø 大面积平板玻璃光学角偏差测量系统研制;
Ø 单模光纤衰减的测量的研究;
Ø 光辐射场均匀性测量的研究。
取得研究成果:
Ø 在“低温辐射计标准和国际比对方法的研究”等课题中,提出了等效功率替代法对有效加热功率准确度的检验、温度稳定性判据、电替代功率间隔的合理设置、空间模拟法免拆除测量低温辐射计窗口透射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腔体反射比理论计算和测量技术研究,改进了功率稳定性,将低温辐射计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测量不确定度达到1.4´10-4(k=2)。并对传递探测器的温度、偏振、角度、面响应均匀性等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和分析。
Ø 在“飞机风挡玻璃光学角偏差测量系统研制”项目中,提出了光束尺寸大小应与人眼瞳孔尺寸相当。指出了ASTM标准中角偏差测量中两个方向的分量的光束落在被测样品的不同位置,因而合成测量结果物理意义不明,结果不准确。设计的项目方案对国标或美国ASTM标准的重要改进有:采用二维数据采集代替两路一维数据采集,减小局部畸变的影响;去除了分束转向器以改进光学部分质量;采用平行光束,测量结果的物理意义清晰、测量位置明确、结果准确。测量准确度达到国际同类测量装置的先进水平。
Ø 先后参加了单模光纤模场直径和截止波长测量的研究、光电探测器和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度测量的研究、全自动光密度测量装置建立、基于低温辐射计的光辐射功率基准的研究、航天头盔面窗变角光谱透射比自动测量装置的研究、高能激光测量和校准装置的研制、国家照度基准技术改造、光通讯检测技术和计量基标准研究等课题项目。
联系电话:010-64218651,010-64211631-2712 Email:linyd@nim.ac.cn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8号 邮编:100013
电话:010-64211631
院 办 公 室
主任:64211631-2011;64270526
办公室:64211631-2017;64213905
保卫:64211631-2031;64212628
网址:http://www.nim.ac.cn